访问人数:

吉林特色文化基地建设

当前位置> 基地建设 > 吉林特色文化基地建设

吉林创业文化研究基地

来源:本站

2012-12-19 05:03:44
打印
浏览:17552次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需要转载请联系本站!!!

 

 

吉林创业文化研究基地

 

 

2010年9月,白城师范学院承建的“吉林创业文化研究基地”获批为第二批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一、成立以来的进展情况

经过二年的建设,基地的软硬件条件得到全面的完善。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硬件水平。

基地具有独立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备。学校每年为基地划拨建设经费5万元;自成立以来,学校为基地累计匹配课题经费约30余万元。基地在原有办公与研究条件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创业教育培训室、创业教育微格演练室、创业技能电子模拟训练室、创业教育ERP实验室。资料室藏书近3万册,藏有关于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的国内期刊近50余种。创建了“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基地”网站。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发布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传播先进创业文化理念,沟通创业知识信息,展示学校创业教育与文化成果。该网站现已成为学校实施创业教育、推进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开发的《职业经理和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测试系统》、《ZLL创业计划模拟训练系统》等软件,现已成为大学生创业技能电子模拟训练重要手段。创办的学术刊物《创业研究信息》已成为发布国家和我省关于大学生创业政策、开展创业、创业教育、创业文化研究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

第二,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基地的软环境。

为了加强基地成员的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学校制定了《白城师范学院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基地管理与建设办法》、《白城师范学院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基地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白城师范学院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基地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白城师范学院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基地成果管理办法》、《白城师范学院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管理办法》等。基地要求成员严格遵守《白城师范学院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研软实力。

基地依托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部门已基本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水平、高层次研究队伍。基地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1人,校内兼职人员6人,校外兼职研究人员3人。专兼职人员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位3人。专职研究人员中9名教授年龄在45—50岁之间,其余年龄均在45岁以下。基地相继有赵志军教授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教学名师、马金侠教授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焦方红教授被评为吉林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曲殿彬教授被评为吉林省高教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多人被评为校级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骨干、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4人被吉林省经委命名为“吉林省职业经理培训师”。

二、取得的成果

基地自承建以来,成员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3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论文5篇、发表在一般期刊论文18篇;主持省级以上项目18项,共获得科研经费24.6万元,其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6项;获得各种奖项12项,其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一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

三、开展的活动

(一)积极参加创业学术会议

2010年,在吉林省高教学会学术年会上,时任基地主任张波教授以“坚持科研先导,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为题从突出创业教育研究、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加强创业教育学术交流方面介绍了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经验。

2010年,“2010年创业教育课题部署及推进创业教育研讨会和2008年度创新创业重点专项规划课题结项会”在北京召开。曲殿彬教授作了大会发言,介绍了基地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推动创业教育活动情况,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认同。学校在中小学开展创业教育的成果由高等教育学会推荐到基础教育学会。

(二)创办创业刊物,组编创业教材

基地成员编著了《创业就业指导教程》、《创业教育通论》等开展创业教育所需教材、著作10部,创办了《创业文化研究内参》,在《白城师院学报》开设了“创业教育”栏目,同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办了《创业研究信息》杂志,面向全省高校发行,并免费发给学校大学生创业协会会员。

(三)加强与相关单位、机构合作,推进创业实践

2011年6月,经吉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被确立为《吉林省创业培训机构(SIYB)》。基地与白城市洮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被吉林省经济委员会授权为“吉林省职业经理培训基地”,被白城市经济委员会授权为“白城市中小企业创业者培训基地”。基地先后受省经委和白城市经委委托举办了职业经理培训班,小老板培训班。同时,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吉林省丰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白城市中小企业局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协议。在白城、长春的4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创业教育教学实验基地。

(四)举办创业讲座,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基地先后举办了《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如何准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等专题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作《创业之星》、《我的成长道路》等专题报告。联合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连续多年在校内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业赛事。2010年,在第五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2个队获省级银奖,2个队获铜奖;2010年,在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国家级银奖;2011年、2012年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精英大赛吉林省半决赛中获省级一等奖。

四、社会影响

(一)媒体的相关报道

基地成员应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邀请,为全省高校200多名就业指导教师讲授《如何实施创业教育》;应吉林省体育局邀请,为吉林省退役运动员作创业教育专题讲座,《人民日报》作了报道。《吉林日报》先后以《白城师院开设创业培训课堂》、《创业型人才的摇篮》为题报道了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情况。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教育科学》、《长白学刊》都以不同形式肯定和展示了学校创业教育与文化研究成果。

(二)成果应用到学校教学全过程

学校先后下发了《白城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白城师范学院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关于在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学校党政领导、督学、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全校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实施工作。通过纳入顶层设计、融入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组建专门队伍、编撰系列教材、建立实训基地、开发训练系统、创建网络平台、举办教育论坛等环节,将创业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学校教学全过程。

五、今后设想和规划

第一,进一步挖掘校内外潜力,整合院校和地方的资源优势。

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逐渐改变“唱独角戏”的局面,提倡和鼓励联合作战,发挥资源互补作用,形成多学科融合的创业文化创新研究团队。

第二,加强创业文化基础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研究,形成有社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进一步发挥基地的试点和示范作用,加强创业文化基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究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如何推进创业文化研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创业文化研究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创业文化的发展规律,努力探索创业文化构建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深入研究创业文化与创业教育的关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推进创业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第三,加强研究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创业文化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加大基地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以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规划内培养2名以上在吉林省创业文化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有较强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骨干。形成吉林省创业文化研究学术梯队,为进一步提高创业文化研究水平和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第四,占领研究前沿,学术成果不断创新。

基地成员要打破自身已有的研究范围,拓宽自身的学术研究视角。要有强烈的学术进取精神,具有学术上的敏感性,有全面而又准确地捕捉学术信息的能力,敢于提出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有引领学术的气质,不断创新和提高研究成果的广度与深度。

第五,坚持完善对基地的管理。

坚持周期建设和验收考评机制,完善基地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基地工作会议制度,总结基地运行模式,推广优秀经验;根据基地的定位设立基地项目,支持基地做大做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基地联系的长效机制。

第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基地研究的条件。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

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规划内建成具有创业文化研究特色的资料室,为将来建立“吉林省创业文化博物馆”创造条件。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创业文化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