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人数:

成果荟萃

当前位置> 成果荟萃 > 成果荟萃

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农村土地确权政策执行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对策》成果简介

来源: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2017-04-20 08:49:10
打印
浏览:80991次
本站文章禁止转载,需要转载请联系本站!!!

《吉林省农村土地确权政策执行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对策》


成果简介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正在深入推进,现实工作中面临很多难题,制约了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种状况,由吉林大学孙德超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项目《吉林省农村土地确权政策执行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对策》,结合确权工作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破解办法。


项目成果认为,目前我省农村土地确权有四个现实问题:


1、土地所有权界定不清,权属关系复杂。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集体与国有土地之间的权属问题,另一类是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权属问题。目前,吉林省存在土地所有权权属争议3.8万宗,涉及面积117万公顷。在实际确权工作中,所有权争议多被搁置,造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2、多地问题大量存在,确权标准难以确定。目前,吉林省农村耕地面积共有四个数字,二轮土地承包面积6000万亩,国地“二调”的耕地面积10522万亩,农业部门的播种面积8698万亩,统计部门的耕地面积8295万亩。农户实际耕种面积普遍大于原承包合同面积。


3、农户无地、少地问题突出,要地矛盾潜存。一是有承包经营权但未得、少得承包地。究其主要原因:二轮土地延包不规范,长期代耕、弃耕撂荒,城镇周边地区征地安置不到位,以及土地流转的登记管理不善。二是新增人口要地面临无地可分的问题。三是因自然原因或灾害导致农户承包地减少、灭失。


4、配套机制与措施不健全,制约了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缺乏政策支持,农业生产投入不足,面临融资、借贷难题。土地产权资产管理、收益评估服务体系不健全,土地承包流转缺乏有效的信息和安全保障。土地收益见效难,致使农民为了要地、争地而确权。农村集体成员退出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对外迁以及无承包意愿的农户,缺乏引导和安置措施。


项目成果建议,破解土地确权难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明确确权登记的基本模式,规范对于土地“承包权证”与“经营权证”的管理。实行确权确地和确权不确地相结合的模式。在集体土地股份制经营地区,实行民主协商下的“确权确股不确地”,在确权地中出现的问题,应分类解决。对于宅基地占用承包地,林地、草地与承包地权属纠纷问题,由农业部门牵头,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对于“多地”问题,应协商确定正常多地的比例范围,对于超出比例范围或属非正常多地的,不予确认登记;通过股权分红、“农转非”等方式化解“少地”问题。扩大颁发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和“经营权证”的范围,完善并出台“两证”管理方法,统一规范“两证”的发放程序、使用范围、证书效力,明确“两证”的相关权利与义务。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引导协商议事,促进纠纷化解。健全确权工作机制,以合同、台账为基础开展摸底核实,以入户调查实现拾遗补漏,以现场指认征得农户同意,以村组大会进行协商确认。对于权属不明、账实不符、界限不清等问题,梳理登记、分类汇总、集中处理。通过编制《实测地块与承包地块汇总表》、《确权问题汇总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坚持“因组施策、一组一议”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三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促进土地的整合流转、集中经营,以收益分享和股份分红等形式,推动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灵活开展。


四是及时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难题,争取国家法律支持。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急需解决的法律问题,如以两证分三权、抵押担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资格界定等,建议国家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成  介)